在生活中,只有重德养性,才能经常保持对身心起好作用的那种良性状态。要达到这一步,就得从平日的学习、工作与生活做起,光靠练养的那个时辰是不够的。比如有人练养虽静心诚意,但一遇到不称心的事,就大发雷霆,这样所练所养又有何益呢?重德养性,不但对健康有好处,而且能使头脑保持清醒,分析或处理问题就少出差错。常有人劝说:“冷静地想一想!”“别急,先静一静!”这些都有“重德养性”的内容。我们练养,不是为了超脱现实,而是使练养之法有利于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与健康。
比如,当我们努力学习,勤奋工作,决心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成绩时,学习与工作就会吸引住我们,再苦再累,也心甘情愿,从不觉疲倦。一旦完成任务,觉得特别有意义,所花去的劳动全成了自己的精神享受,这是劳动带来的愉快!它可以创造良好的精神情绪,成为身心健康的源泉。
相反,一个人在生活上饱食终日、无所用心;性格上,优柔寡断、多愁善感;思想上斤斤计较、患得患失;工作和学习上缺乏志趣、悲观失望,成天在“干扰”的包围中苦闷着,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精神负担,这样就变成了有害健康和致病的因素;在接触和处理一切事务中,都要加强自我身心练养,为保持健康与丰富精神生活而创造条件。这对人的身心健全发展,是极为重要的。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。有很多健康长寿者,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,即“重德养性”。因此,这也是人生康寿的妙处所在。
其次,重德养性能带来家庭的和睦幸福。家庭,是人的日常生活基地;家庭,是保持和增进健康、消除反常状态的安身爽心之所。自古以来,人们都向往有一个美好、幸福的家庭。在家庭成员之间,应当尊老爱幼,相互体贴关怀,使生活过得和谐与融洽。这样和睦的家庭气氛,有利于教育子女,培养后代,更有益于全家人的身心健康。反之,一个家庭如果经常吵闹不休、打骂不离,长期在这种紧张而反常的空气中度日的人,怎能不发生心理、生理故障,又怎能不损害大人的健康和小孩们的生长发育呢?
最后,重德养性要培养不慕荣利的志向。作为现代人,学习先烈,涵养其志,事业重泰山,名利淡如水,这是值得倡导的!重德养性要养体内的浩然正气,驱邪除害,廉洁奉公。若能做到,必须弃:一弃奢侈腐化;二弃贪欲酒肉;三弃好逸恶劳。依仗手中权势乱施暴政、残害百姓、贪污腐化、行受贿赂、挥金如土、喜听靡音、整天放荡,这种人,身心俱伤,焉能康寿!
如果一个人成天大吃大喝,终日过着花天酒地、醉生梦死的生活,日于鱼肉酒店,夜宿花街柳巷。殊不知“酒肉是灌肠毒药,色欲是刮骨钢刀”。大醉入房,气竭肝伤。这种人,精神失控,岂能不折寿?有的人四体不勤、五谷不分,衣来伸手、饭来张口,这种贪图安乐、不爱劳动的人,身心不全,安能长生?由此可见,施善则神形共养而安,安则寿延;行恶则身心遭乱而恐,恐则寿损。